这大概是今年以来最具代表性的一份销量成绩单。
近日,上汽大众公布6月终端销量。数据显示,今年6月,上汽大众终端累计销量9.6万辆,同比上升15.1%;上半年累计终端销量52.3万辆,同比增长2.3%。在产品小年的背景下,上汽大众不仅顶住了市场压力,甚至实现逆势上扬,其中的「含金量」不言而喻。
但在硬币的另一面,很多人其实忽略了,这份「反常」的数据背后,恰与今年以来上汽大众围绕品质、服务的重视和投入分不开关系。
2025年,被上汽大众定义为「品质年」,从产品制造到用户服务,「品质」 二字贯穿了企业运营的每一个环节。如果说智能化和合资战略重构是针对技术与产品的「外部战」,那么围绕整个品质、服务推动的向上,则是一场对体系力的「内部战」。
从这个意义上,这份成绩单不仅是对上半年企业运营的最佳回应,更勾勒出一条发展的新路径,即在基本盘稳固的基础上,围绕品质的系统性布局进行打磨,将资源聚焦于制造工艺的精进与用户服务的温度。这种「以质取胜」战略的前瞻性,构成了今天销量逆势上扬和穿透市场周期的的坚实底座,也为下半年的持续突破埋下伏笔。
1「用户永远愿意为真正可靠、高品质的产品买单」
在上半年车市在价格战中整体微增1.8%的背景下,上汽大众2.3%的逆势增长看似幅度不大,但其结构性的突破再一次向外界证明了,以品质而非低价维系用户信任,用户永远愿意为真正可靠、品质的产品买单。
在上汽大众上半年52.3万辆的累积销量构成中,有80%来自朗逸、帕萨特、途观、途岳四大家族。尤其是SUV市场形成「双途」鼎立格局,分别贡献9.1万辆、7.1万辆的销量,构成合资阵营最稳固的防线。
要知道,在今年上汽大众推出的整车终身质保政策中,所针对的正是旗下全系燃油SUV。这一服务升级不仅强化了用户对产品可靠性的信任,更凸显了品牌对燃油车基本盘的战略自信。
在价格维度上,这种结构性突破则更为显著。前不久的一组数据可以看到,上汽大众围绕20-25万级车型的占比,在今年所有价位区间中增长幅度最高,达到720%;要知道,根据此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从车企端上市的车型来看,今年上半年我国有228款新车上市,主要集中在15~20万,而且上半年的主销产品也在15万。
这种 「逆趋势」的现象,一方面打破了 “价格越低越畅销” 的惯性认知;另一方面也意味着,上汽大众围绕品质,包括产品、服务、体验的打磨,已经在一定程度带动了上汽大众在终端产品,尤其是高端化产品的销售。
在今天国家层面强烈呼吁,明确反对行业“内卷式”竞争,推动产业向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节点,上汽大众基于品质、服务的升级和打磨,本质上也是在推动品牌的差异化,推动整个行业重新回归到高质量发展和竞争。
接下来,随着上汽大众围绕产品层面的真正爆发,包括新凌渡L、朗逸 Pro、全新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,以及AUDI新品牌首款量产车奥迪E5 Sportback的相继上市,配合上汽大众这场品质革命的持续推进,可以预见,上汽大众还将在终端给到外界更多的惊喜。
2「让品质走进上汽大众方方面面!」
具体来看,上汽大众的品质革命不同于很多企业对于品质的理解,多数停留在产品制造环节的「不出错」,比如零部件合格率、装配工艺精度等单点指标。在过去传统汽车时代,这样的思维或许奏效,但在如今的消费需求下,这种单点思维已经难以适配市场。
上汽大众定义的「品质年」,核心就在于将品质从某个环节的标准升级为「全生命周期的贯穿」,形成从产品到服务再到体验三位一体的闭环体系。
以途昂Pro为例,这款产品的开发周期很久,所有零部件都经过大批量严格试验,包括核心零部件的台架试验和整车道路耐久试验。从高速全自动化冲压线到五轴数控加工中心,再到车身超声波检测,每一道工序都体现了上汽大众对品质的极致追求。
其中,第五代EA888发动机仅试验样机就将近有600台,综合台架耐久试验时长达到25000小时,涵盖不同的工况;激光焊接工艺覆盖率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35%;整车道路耐久测试里程超过200万公里。
如果说在产品维度,上汽大众早已将品质从制造标准升维为基因承诺;那么在服务维度,上汽大众则是希望以品质革命重构整个用户价值链条。
今年年初,上汽大众推出「整车终身质保」,针对全系燃油SUV车型推出“终身免费整车质保”政策,将品质承诺从购车瞬间延伸至用车全程。帮助消费者省去潜在维修费用的「经济账」,有相关人士做过测算,一辆德系燃油车15年使用周期内,核心零部件的维修、更换成本大约要6-7万元,相当于用真金白银给用户多一份的价值保障。
此外,今年开始,上汽大众还对渠道的考核指标进行了改革,其中,将服务权重提升到了50%以上。并且所有产品不分油电,全部统一标准,借助自身体系优势真正将渠道服务能力发挥出来,目的就是为了不让一个用户感到委屈。
3上汽大众重塑「叙事主权」:从被动认可到主动传播
从业务面来看,两者的深度捆绑,显然已经在终端销售带来成果;但从消费者的感知来看,这场品质战略的更深层突破,还在于上汽大众围绕叙事逻辑的根本性转变。
过去四十年,上汽大众的品质形象主要依靠用户口碑传播,从桑塔纳到帕萨特,从燃油车到如今的电动车,稳健、实用等坊间评价在数十年的口耳相传中成为品牌烙印。而今年开始,一个肉眼可见的变化是,上汽大众开始主动构建起自有品质技术的叙事体系,围绕品质这一关键词去在营销上做文章。
尤其围绕产品研发制造层面,上汽大众将原本深藏于幕后的技术细节与工艺标准,通过多种渠道向消费者呈现。比如,今年上海车展期间,上汽大众打造「品质实验室」,把发动机、电池包、车身安全结构以及独特的空腔注蜡工艺等,从工厂、实验室搬到车展现场。这样一来,观众能够近距离观察发动机的内部构造,了解不同型号发动机在性能和节能方面的出众表现。
再比如,为了更好地传达途昂Pro的安全基因和理念,上汽大众还专门了举办了一场安全品质开放日,现场展示了途昂Pro正面100%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及沙地绊翻试验等。
要知道,类似的整车碰撞,在上汽大众车辆安全实验中心每年要做500多次,平均每天多要撞2-3次。但相比于过去「看不见的硬核品质」,现在的上汽大众也在思考和实践如何将自身的品质安全讲出来。
通过自我迭代、自我挖掘,将内部的品质信息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和呈现,从小小的螺丝钉到核心的发动机,从严格的生产工艺到全面的安全碰撞测试,将这些细节串联起来,形成了一个丰富而系统的品质故事体系。这种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,使得上汽大众讲品质理念更加深入地传递给市场和消费者。
责任编辑:宋姗姗